首页|系部动态|部门概况|规章制度|师资队伍|教研室设置|教学科研|学习园地|体育天地
站内搜索:
 
  学习园地
 
  思政动态    
弘扬胶东红色文化•寻访红色足迹:地雷战
2020-06-07 09:22  

 

    地雷战是海阳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伟大的创举之一。海阳抗日“地雷战”以民兵为作战主体,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运用独特的作战方式,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在海阳市地雷战纪念馆,这里以500多件文物和300多幅照片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了在地雷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重要战斗和海阳民兵发明创造的十几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及多种战术的运用。而充分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红外感应互动的科技展示手段则真实再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历史场景。

  1940年2月,日寇的铁蹄踏入海阳,海阳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在1943年春天召开的海阳县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上,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由此开始认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海阳小纪区瑞宇村首颗地雷炸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海阳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高京平:当时海阳民兵打击日本侵略者所用的武器只有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当上级每一个村庄发了两颗地雷后,用地雷炸敌取得了可喜效果。

  看到地雷杀敌的威力,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用地雷打击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与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展开。高京平:

  高京平: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行村、大山等区的村庄开展,后来逐渐普及到全县的榆山区、龙山区、磊石区等,这些村庄的民兵也把地雷战成功的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不足。为此,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研究造雷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高京平:

  高京平:海阳民兵运用灵活的地雷战,配合八路军作战。在不断的实践中,海阳民兵又先后制造和改进了三十多种埋雷设雷方法,使敌人防不胜防,多次遭到轰炸。

  在盆子山区人民开展反“扫荡”的105天中,海阳民兵共配合部队埋雷2500多颗,炸死炸伤日伪军200多人。1943年7月,胶东武委会在海阳县高家召开反“扫荡”斗争经验总结大会。大会总结推广了盆子山区人民联防抗敌的斗争经验。同时,授予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等13人为胶东民兵英雄。高京平:

  高京平:在八年的抗战中,海阳民兵共配合主力或独立作战数千次,歼敌1千多人,缴获武器600多件,600多名县级以上民兵英雄,其中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获全国民兵英雄的光荣称号。

  海阳地雷战有力地支援、推动了整个胶东地区的抗战。1943年冬,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授予海阳“民兵工作模范县”光荣称号。1945年6月,胶东区武委会授予海阳县“战斗模范县”光荣称号。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海阳地雷战为背景,以三位全国民兵英雄为原型,在海阳实地成功拍摄了军事教学故事片《地雷战》,轰动全国,使海阳人民抗日地雷战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

 

关闭窗口
中国教育科研网 | 深圳赛为 | 网址之家

高校学院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4018400号-1